卅三 晋楚风云:泜水的相遇和商臣弑楚君
卅三 晋楚风云:泜水的相遇和商臣弑楚君 (第2/2页)再回到晋国,且说文公末年的时候,诸侯都来朝见晋侯,唯独卫成公不来朝见,还派大夫孔达率兵侵犯郑国,攻打绵、訾、匡这几个地方。后来晋襄公在举行完亲丧一周年的“小祥”祭后,派使者通告诸侯而出兵讨伐无礼的卫国,军队到达南阳地区的时候,周襄王刚好在南阳的温地,于是中军将先且居向国君建议道:“卫侯不来朝晋,他这种错误的行为我们不能效仿,效仿了就会招致祸乱。请君您前往朝见周王,而臣则跟随着军队吧。”于是襄公听从了先且居的建议,在温地朝见了周襄王,而先且居和胥臣则率领着军队讨伐卫国。于是在襄公二年的五月初一辛酉日,晋**队包围了卫国的戚邑,到六月初八戊戌日,攻取了这个地方,俘虏了戚邑的采邑主孙昭子。卫国连忙派人向陈国告急,陈国君主陈共公说道:“你们只管反过来攻打他们,我去替你们说话。”陈共公的意思是一被侵略就求和,这样会显得太怂了,谈起判来也会吃亏,不如反过来攻打他们,以显示自己有实力抗拒晋国,这样讲起和来底气也会足了。卫国听从了陈国的建议,于是卫大夫孔达率师讨伐晋国。《左传》认为卫国让别国给自己出主意的做法符合于古道,言下之意就是不符合当今事奉霸主的礼法。晋国夺取了卫国的戚邑,于是晋侯划定戚邑田地的疆界,鲁国派公孙敖参加了。这里说明一下,这个公孙敖即孟穆伯,其父庆父为鲁桓公的庶长子(即“孟”),为后来架空鲁国国君的三个卿大夫家族(即“三桓”,出自鲁桓公,故得名)之一的孟孙氏的祖先,另外“二桓”(叔孙氏、季孙氏)的祖先分别是鲁桓公的庶次子叔牙、嫡次子季友。
且说楚成王当初不听子上的劝告而坚持立商臣为太子,现在又改变主意,想立王子职为太子而废黜商臣。俗话说不作死就不会死,楚成王想要另立太子的消息被商臣知道了,但他不敢确定是否是真的,于是和他的老师潘崇商量道:“要怎么做才能确认事实呢?”潘崇出了个主意说道:“您设宴招待江芈(楚成王之妹,商臣的姑姑)但是故意表现得不恭敬,以看看她的反应。”商臣听从了老师的建议,于是设宴招待姑姑,但是在宴会上故意表现得不恭敬以试探姑姑的反应。果然,这个性格急躁的江芈勃然大怒,对着商臣破口骂道:“啊!你这个低贱的东西(《左传》原文为“役夫”,古代骂人话)!难怪君王要杀你而立职为太子!”商臣听到这话,不觉心寒而又忿恨,回去后告诉潘崇说:“事情确凿无疑了!”潘崇于是问道:“请问太子您能奉事职吗?”商臣听完气愤地摇摇头:“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潘崇又问:“那么您愿意就此离开吗?”商臣还是摇摇头:“让我放弃尊位而流亡他国,这当然也是不可能的!”潘崇故意顿了顿,然后压低了嗓子问道:“那么,请问您能行大事吗?”商臣听完心头一震,毫不犹豫地说道:“能!”于是楚成王便要为他的一系列错误决定而迎来最终的结局了。
这一年的冬天,十月,太子商臣、潘崇等率领着宫中的甲兵包围了楚成王的宫殿,逼令成王自杀。楚成王这个靠弑杀了哥哥而登位的国君没想到自己也被儿子背叛了,在悲观绝望之余,他突然提出了一个看似怪异的请求,那就是希望在临死之前,能吃一顿熊掌。他提出这么个请求可不是因为他有多爱吃熊掌,以至于临死了都要吃,而是因为熊掌难熟,可以企图以此拖延时间,等待外援。太子商臣知道这是父亲的缓兵之计,当然不会同意,于是成王无奈,只好在十八丁未日这一天上吊自杀,结束了自己长达四十六年的统治生涯,他的死正好应验了当初范地巫师对他的“死于非命”的预言(还记得吗,子玉也是被这么“预言死”的)。楚成王死后,遗体还未入殓,商臣便要为他起谥号,而且谥号为“灵”(乱而不损曰“灵”),成王被自己的儿子逼杀,遗体还未入殓又被起了恶谥,所以眼睛没有合上。商臣见父亲死不瞑目,只好把谥号改为“成”(安民立政曰“成”),于是成王的眼睛终于合上了,这便是他谥号的由来。商臣弑杀成王后即位,是为楚穆王,他把当太子时候所居宫室中所有的财物仆妾给了立下功劳的潘崇,又任命他为太师,并且让他担任掌管宫中卫兵的长官(称为“环列之尹”)。这就是发生在楚国的一场内乱,可怜楚成王一世英主,在位四十六年,灭亡了十二个国家,大大扩展了楚国的疆域,又与霸主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有过交手,虽然最终败于城濮,仍不失为一代雄主。这么一位伟大的君王,最终却因确立继承人的问题而招致杀身之祸,可见在古代君主制下,虽然有嫡长子继承制等制度的规范,但确立继承人的问题仍是每个国君不得不谨慎对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