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晋国春秋 > 卌八 平陈降郑:楚庄王的步步紧逼

卌八 平陈降郑:楚庄王的步步紧逼

卌八 平陈降郑:楚庄王的步步紧逼 (第1/2页)

第四十八章平陈降郑——楚庄王的步步紧逼
  
  楚庄王十六年(即晋景公二年)的春天,楚庄王为了迫使郑国顺服,再次率兵伐郑,到达郑国的栎地。郑国对于夹在晋楚之间而轮番被虐、不得不朝晋暮楚已经累觉不爱,执政子良无奈地说道:“晋楚两国不致力于德行而以武力相争,干脆他们谁来我们就依附谁好了;既然晋楚两国都不讲信用,我们哪里又能遵守什么信用呢?”于是郑国便又归附了楚国。这年夏天,由楚庄王主盟,楚、陈、郑三方在辰陵这个地方盟誓,这标志着陈、郑两国都顺服了。楚庄王臣服了陈、郑后,又准备降服宋国,于是派左尹子重(楚庄王弟,名婴齐,字子重)率军侵宋,自己则在郔地等待。且说楚国这时候的令尹是蒍艾猎,庄王忙于对外征战,这位令尹便负责管理内政,他在楚国的沂地筑城。说起蒍艾猎这个名字大家可能比较陌生,但他的另一个称呼则更为令人熟悉,那就是孙叔敖。这个孙叔敖(即蒍艾猎),是蒍贾的儿子,名敖,字孙叔,所以称为孙叔敖。他和父亲蒍贾一样,从小就出名,有一个关于他的家喻户晓的故事:小孙叔敖有一次出外游玩,看见一条两头蛇,于是把蛇杀死并埋掉了,回家的时候却一直哭泣,母亲以为他在外面被人欺负了,便问道:“你怎么了?”孙叔敖哭着说:“我听说人看见了两头蛇就会死,孩儿刚才在外面就看到了一条,因此害怕会离开母亲而死去。”母亲问道:“那条蛇现在在哪里呢?”孙叔敖回答道:“我怕其他人也会看到那条蛇,于是把它杀死并埋掉了。”母亲听完,笑着安抚他:“我听说暗中做好事的人(有阴德者),上天会回报他福气,敖啊,你是个好孩子,不用担心会死去的。”于是孙叔敖便破涕为笑了,这便是他小时候的趣事。令尹孙叔敖在沂地开展筑城的工作,让主管筑城的人(封人)考虑工程计划,然后将情况报告给司徒,接着计算工程量,根据工程量的多少规定日期,分配材料和用具,取平夹板树立支柱,称量盛土之器和筑土之杵的轻重,计算土方和材木,研究取材和工作的远近,巡视城基各处,准备好食粮,审度监工的人选。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结果工程用了三十天就完成了,没有超过预定的计划,因此得到了楚庄王的赞赏。
  
  且说晋国为了专心与楚争霸,便谋求与狄人讲和,以减轻后顾之虑,同时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于是执政郤缺便向众狄发出了友好信号,而众狄痛恨赤狄对他们的役使,也愿意归附晋国以对付赤狄,于是双方一拍即合。郤缺想让景公屈尊前往狄地与狄人会晤,但晋国的大夫们认为应该召请狄人前来会晤,这样才能表明晋国会主的身份,但执政郤缺不同意,说道:“我听说,没有德行,就只能靠勤劳,如果连勤劳都没有,还凭什么向别人求取?能够勤劳,就会有成果,所以还是到狄人那里去吧!《诗》上说:‘文王创业多勤劳。(文王既勤止。)’文王尚且勤劳,更何况缺乏德行的人呢?”于是这年秋天,郤成子陪同着晋景公在狄地櫕函与狄人举行了友好会晤,于是众狄便归顺了晋国。
  
  且说夏徵舒弑杀了陈灵公,暂时掌握了国政,他是陈宣公之子少西之孙,所以他的家族也被称为少西氏。去年徵舒弑灵公的时候,楚庄王正忙于与晋国争夺郑国,所以无暇顾及;现在楚庄王既在辰陵与陈盟了誓,便担负起作为盟主的职责,率兵讨陈国夏氏之乱。楚庄王来到陈都城外的时候,派使者向陈人传话道:“不要惊慌,不要轻举妄动!我是来讨伐少西氏的!”于是率军进入陈都平乱,杀死了夏徵舒,将他车裂于栗门。楚庄王占领了陈国后,起了贪念,于是干脆把陈国变成楚国的一个县,委派县公管理,其时陈灵公太子午正在晋国,因此晋国随时可能以帮陈复国的名义讨伐楚国。楚大夫申叔时刚好从齐国出使回来,他不赞成庄王灭陈的做法,于是在向庄王复命后就退下去了,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向庄王庆贺。庄王很生气,派人去责备他,说:“夏徵舒做了无道之事,弑杀了他的国君,寡人带领诸侯讨伐而诛戮他,诸侯、县公因此都庆贺寡人,唯独你不来庆贺,这是什么意思?”申叔时于是向庄王请示道:“请问还可以申述理由吗?”楚庄王回答:“可以,你说说看。”于是申叔时委婉地解释道:“夏徵舒弑杀他的国君,其罪行很大,讨伐而诛戮他,这是君王的大义。但人们也说过这样的话:‘牵牛而践踏了别人的田地,为了报复就把他的牛夺过来。(牵牛以蹊人之田,而夺之牛。)’牵牛而践踏了别人的田地,确实是有过错,但因此而夺去他的牛,这样惩罚就未免过于重了吧!诸侯跟随君王,是为了讨伐有罪的人,现在却把陈国变成了县,这就是贪图它的财富了。以讨伐罪人而号召诸侯,到头来却以贪婪而告终,这样恐怕不可以吧?”楚庄王听完恍然大悟,说道:“太好了!寡人浅陋,从未听过这样的话,现在总算受教了!那么归还陈国的土地,这样可以吗?”申叔时回答道:“可以呀!这正是我们这班小人所说的‘从他的怀里拿出来再给他’呀!”于是楚庄王重新封立陈国,迎回陈灵公太子午立为国君,是为陈成公,同时把孔宁、仪行父送回陈国,让他们继续在陈国做官;楚庄王只从陈国的每个乡带一个人回楚国,集中住在一地,称之为“夏州”,以表示这是讨夏氏所获。孔子读到楚复陈这段历史的时候,不禁赞叹道:“贤哉楚庄王!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穿越星际妻荣夫贵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道侣助我长生 被夺一切后她封神回归 抗战之杀敌爆装系统 星海曙光 荒唐的爱情赌局 仙业 逍遥小贵婿 保护我方族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