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朕即大宋 > 第四章求和者天下共诛之

第四章求和者天下共诛之

第四章求和者天下共诛之 (第2/2页)

宋钦宗驾车出城准备前往金营投降时,张叔夜叩马而谏。
  
  这是一位既忠贞可靠,又能力斐然的大臣。
  
  赵桓坚信,由其统领宋军,靖康之难就算不能避免,也不会如历史上一般耻辱。
  
  看着赵桓坚定的眼神,周围一群大臣纷纷大惊。
  
  宰相何栗连忙劝阻道:“官家难道要重新再战?万万不可啊,此必然会严重触怒金兵,干扰和议。”
  
  赵桓脸色冰冷,右臂奋力自胸前向外一甩,食指直指宰相何栗,语气肃杀:“奸相误国,立斩!”
  
  无数人呆立当场,惊讶的目瞪口呆。不敢置信的望向当今天子,怀疑自己是否听错了。
  
  立斩?
  
  这是出自一项主张与金人议和的官家之口?
  
  赵桓猛然转头看向惊站一旁目瞪口呆的诸班直。
  
  官家眼中的杀气让所有大小将士皆后背一寒,再不敢耽误,纷纷向前擒住宰相。
  
  大臣们目瞪口呆,有人想要劝谏。
  
  赵桓却先一步开口,语气冰冷的说道:“劝谏者同斩!”
  
  于是将士们吞了口唾沫,知道再无其他可能。况且军中将士早已看不惯这些上层腐朽官僚一味卖国求荣,趁此混乱之际,杀掉求和宰相可谓令将士大快人心。
  
  事实上,想杀掉宰相何粟的人可不止赵桓一人,而是遍布朝野上下,每个心存正气,热血激动的宋朝军民都恨不得圣诞其肉。
  
  赵桓任命的权知开封府事李若水就当着何粟的面大骂:“致国家如此,皆尔辈误事!今社禝倾危,尔辈万死何足塞责。”
  
  只是之前有主和派的宋钦宗庇佑,何粟才能每天为了和谈而洋洋得意,喝酒吃肉。
  
  完全不给其他官僚反应的时间,宋钦宗的绝对心腹,带御器械汪宗沔,指挥使命令两名班直反锁何栗双臂,自己高举长刀,猛然挥刀砍下,血溅三尺。
  
  随后,赵桓从一名士卒腰间抽出一把长刀,左手用力握住刀刃,右手持刀缓缓抽动,鲜血在黑夜中也是如此妖艳刺眼。
  
  在何栗凄厉的惨叫声之后,赵桓决绝冷静的声音清晰无误的传进每名官员将相、禁军士卒耳中:“朕今日歃血为誓,自今日起,我大宋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自朕以下,凡再提议和者,天下尽可诛之!”
  
  死一样的寂静持续了数息,随即传来军人们山呼海啸般的声音:“万岁!”
  
  “万岁!”
  
  “万岁!”
  
  ……
  
  PS:《宋史·李纲传》:靖康元年,金兵南侵,宋钦宗欲弃开封南狩。
  
  宰相李纲急呼禁卫曰:“尔等愿守宗社乎,愿从幸乎?“皆曰:“愿死守。“
  
  纲入见曰:“陛下已许臣留,复戒行何也?今六军父母妻子皆在都城,愿以死守,万一中道散归,陛下孰与为卫?敌兵已逼,知乘舆未远,以健马疾追,何以御之?“上感悟,遂命辍行。
  
  纲传旨语左右曰:“敢复有言去者斩!“
  
  禁卫皆拜伏呼万岁,六军闻之,无不感泣流涕!
  
  …………
  
  这里特意说几句,是真不明白宋朝不杀士大夫这个说法是在哪流传出来的。
  
  尤其袁老师还曾经得意洋洋的说,在宋朝只要读过书就等于有了免死金牌。
  
  但基本上随便翻一番宋史,就知道这个说法有多不靠谱。宋太祖、宋太宗本纪里杀大臣的记载一片一片,光太祖一个人就杀了八十多个大臣,甚至里面还有不止一个言官。宋真宗时期干脆连国子博士都杀,这可是国子监的教授官——“国子博士、知荣州褚德臻坐与判官郑蒙共盗官银,德臻杖死,蒙决杖配流。”国子监的博士无论如何都算是最典型的士大夫了吧?那杖死不算杀吗?
  
  再不行想想宋高宗“完颜构”,他杀掉的大臣有多少?连领导学生运动,主张宋高宗御驾亲征的太学生陈东与另一位士林名人欧阳澈都给杀了。不说别的了,就是后世大开杀戒的明朝,也轻易不会去杀一个太学生吧?可没有任何人会说明朝不杀士大夫。
  
  后人感念“靖康诸罚为甚”,就算算靖康年间两年时间杀掉的大臣有多少?赫赫有名的六贼,全被宋钦宗收拾了。
  
  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李彦遭赐死。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其馀五人先後伏诛:王黼安置永州,途中秘密处死;梁师成贬为彰化军节度副使,途中赐死;童贯贬于吉阳军,途中赐死;朱勔贬于循州,不久斩首处死。除了这五个被处死的,只有蔡京命好,贬于儋州,还没来的及赐死,途中先病死了;这些可全是朝堂高官,一朝宰执。
  
  如果说六贼罪不容诛,那还有大量其他人,最典型的是蔡攸,历任开府仪同三司、镇海军节度使,拜少师,后改任太保,封英国公。就这种当朝宰相、国公级别的大臣,宋钦宗直接将其贬责为太中大夫,接着安置到永州,连续被转到浔州、雷州。但就这样,御史还是不肯他过他,继续弹劾说蔡攸的罪过祸及宗社,他骄奢淫佚的程度超过了史籍的记载,应把他流放到海岛。宋钦宗下诏把他安置到万安军,不久又派使臣到他所去的地方杀了他。
  
  原文,宋史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诏置万安军,寻遣使者随所至诛之。”
  
  遣使诛之,这还不叫杀士大夫?
  
  感情他们死掉了,所以都不算士大夫?
  
  套用一句调侃的名言,宋朝不杀士大夫,但杀岳飞阿。另一位千古名人苏轼因为“乌台诗案”下了死狱,连送条鱼都能吓得他悲从中来,写下诀别诗两首。
  
  要不是章惇与王安石营救,新党成员及宋神宗都要杀了苏轼。有兴趣的可以去百度一下乌台诗案,苏轼与其子苏迈相约,平时每日送到牢狱的饭菜是蔬菜和肉,如果判了死刑就改送鱼,这样好让苏轼有个心理准备。
  
  这种千古文豪,士大夫中的士大夫都担忧自己会被处死。如果谁在当时说大宋不杀士大夫,恐怕苏轼第一个跳起来暴打这个人的狗头。老子的担惊受怕是自找苦吃呗?鱼白收了,还是诀别诗白写了?
  
  就算是那个子虚乌有的的“太祖誓碑”,人家说的也是不杀“大臣及上书言事者”吧?不因为上书谏言而杀人,也不意味着犯罪了依旧不杀。
  
  不过考虑到太祖、太宗、高宗都杀过上书谏言的士大夫,就连这一点也是站不住脚。
  
  所以本书中没有后世杜撰的宋朝不杀士大夫的说法。
  
  尤其如果了解一下靖康之难的背景,这些文官大臣,不杀都不足以平民愤,不足以正人心,不足以还天下公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穿越星际妻荣夫贵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道侣助我长生 被夺一切后她封神回归 抗战之杀敌爆装系统 星海曙光 荒唐的爱情赌局 仙业 逍遥小贵婿 保护我方族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