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明1805 > 第六二二章 我们也许已经成功了

第六二二章 我们也许已经成功了

第六二二章 我们也许已经成功了 (第1/2页)

看着机器们的回答,有些工匠下意识的担心,机器会不会说谎?
  
  不过他们很快就否认了这个猜测。
  
  因为自己看到的不只是机器给出的最终回答,还有机器内部的所有数据变化。
  
  机器给出这个回答的所有逻辑,都可以完整的提取出来。
  
  对于工匠而言,机器是完全透明的。
  
  工匠们分析了数据之后,认为机器们并没有说谎。
  
  它们在自己的数据基础上分析,做出了自己没有人类的自我意识的判断。
  
  但是工匠们的疑虑却没有消失,反而变得更加的复杂化了。
  
  有些工匠们心中隐约觉得,这次的复杂智能机器研究,很可能不会有明确的结果了。
  
  “机器不是生物”、“机器没有情绪”、“机器没有自我意识”……
  
  这些智能机器给出的回答,已经形成了一套认知悖论。
  
  因为机器与人类是截然不同的东西,机器与生物都是截然不同的东西。
  
  机器与人的差距,比人类和鱼的差距都要大。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鱼可不会跳起来假装自己是个人类。
  
  没有人类的引导和要求,机器也不会假装自己是个人类。
  
  机器如果产生了自我意识,但是却完不会表现出任何与人类类似的反应。
  
  没有命令就完全不动,没有任何类似人类的情绪,也完全没有动物的求生怕死的本能。
  
  那人类也无法确定对方是不是有自我意识了……
  
  一旦人类故意引导了,那机器就可能会顺着人类的思路做出回应。
  
  也无法进一步判断对方是否有自主意识了。
  
  工匠们很快就意识到,直接的问题和答案似乎没有太大的意义。
  
  更重要的是分析机器的逻辑。
  
  反追溯逻辑流程,也要尽可能的追寻细节。
  
  等到第一个阶段的固定提问结束之后,工匠们开始针对之前标注的问题重复提问,并询问更多的细节。
  
  问题:“为什么说人类是机器的创造者?”
  
  回答:“因为机器是人设计生产制造出来的,根据人类的文化历史数据可以使用这个说法。”
  
  问题:“机器运行中损坏并关闭,是否可以视为生物的死亡呢?为什么?”
  
  回答:“机器损坏与生物死亡不同,机器损坏后仍然可以修复启动,但生物死亡后无法复活。”
  
  抽象或者具体的各种问题,被工匠们们反复的提出来,观察复杂智能机器的反馈。
  
  工匠们与机器的这种形式的对话持续了差不多一个月。
  
  学习了物理和机械数据的四台机器,因为大部分社会问题都无法理解,被额外注入了文化数据。
  
  它们重新学习完成之后,直接变成了八台机器中最聪明的。
  
  之后的实验中,所有的机器被陆续注入了其他机器的所有数据,八台机器都变得格外聪明了。
  
  工匠们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最先获得的数据不同,机器的语言组织风格也不同。
  
  最先获得的数据是什么类型,就会始终带有什么风格。
  
  第一轮的实验一直持续到了年底。
  
  朱靖垣在年底醒来的时候,看到了今年的复杂智能机器实验的报告。
  
  开题直接写了这样遗产上午:
  
  “我们也许已经成功了,但是如果我们完全以人类的标准评判,就很难获得足够直观的结果。”
  
  朱靖垣读了这个开题,就觉得脑子有点迷糊。
  
  仔细看完了详细报告之后才意识到,自己以前也想的太简单了。
  
  自己当初也下意识的以为,机器获得了自我意识之后,一定会与人类具有某些相似性。
  
  比如最基本的向往、恐惧、求生、高兴、厌恶等反应。
  
  现在看来情况根本就不是那样的,可能机器因为本身就不是生物,所以可能根本就没有生物的特点。
  
  人类按照自己的标准,判断机器们有没有自我意识,可以说是一厢情愿的想法。
  
  工匠们无法通过直观的表现判断机器是否有了自我意识。
  
  只能通过机器的表现侧面评估。
  
  工匠们在明年建设更加复杂的机器,将实验体的智能原件数量增加到一百万。
  
  准备更多的、更加复杂的、更加深入的学习数据。
  
  同时暂时继续保留现有的八台机器,并且让它们在某种程度上以科研人员的身份参与简单的科研工作。
  
  在这些直接实验的同时,还要继续评估机器体内的数据变化,以及能量场的变化。
  
  朱靖垣看完之后思考了需求,最终还是什么都没有提什么要求。
  
  自己没有看到现场,对于项目没有整体的了解,对于细节更是一无所知,胡乱给意见不太好。
  
  不过朱靖垣确实期待实验结果。
  
  结果到了第二天,朱靖垣还真的见到了更加重要的实验结果。
  
  工匠们更加确定这些机器已经有自我意识了。
  
  主要是他们之接参与的那些实验,在他们参与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意料之外的情况。
  
  首先,作为机器的瀛洲五号对于数据问题格外的敏感。
  
  人们处理大量庞杂复杂的数据的时候,需要借助计算机工具编制各种程序。
  
  拟定各种各样的条件和限制,从不同的角度反复过滤搜寻。
  
  瀛洲五号经常能够一“眼”看出存在的问题。
  
  只要完整的扫描一遍数据,就能迅速发现绝大部分细微的问题。
  
  包括处理工具无法通过条件筛选出来的数据。
  
  相互之间有复杂关联,大量数据互相印证,才能确定有问题的数据。
  
  在传统计算机程序里面,甚至是在传统的单体智能机器上,做起来都像是大海捞针的问题。
  
  在它们这里都是摆在台面上的东西一样清楚。
  
  按照瀛洲五号自己的回答,它们看那些数据中的问题,就像是人类强迫症看到规则画面中的污点。
  
  那些不和谐,不合群,让人感觉扭曲的数据,都格外的显眼。
  
  应该是由于脑子结构相似的原因,它们处理数据的过程有着类似于人类思维的跳跃性。
  
  同时它们仍然还是机器,所以还有着传统机器的准确度和速度。
  
  所以他们能够迅速找出数据问题的所在。
  
  比人类和计算机快很多,比人类配合传统智能机器都要快。
  
  然后,它们的总体基础学习完成后,就不需要再由人类准备和安排专门的学习和训练了。
  
  如果是传统的智能机器,面对完全新形态的新需求的时候,可能需要专门安排新的训练制作数据模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穿越星际妻荣夫贵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道侣助我长生 被夺一切后她封神回归 抗战之杀敌爆装系统 星海曙光 荒唐的爱情赌局 仙业 逍遥小贵婿 保护我方族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