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万历明君 > 第135章 水土不服,矫世变俗

第135章 水土不服,矫世变俗

第135章 水土不服,矫世变俗 (第1/2页)

大明立国二百余年,机体不可避免地日益臃肿庞大,官僚系统尤为显著。
  
  但与之相应地,朝廷对官员的考核,亦是日趋严格——至少在制度上是这样拟定的。
  
  明初定制,京官考察,即行黜陟于考满之时。
  
  也就是不定期考察。
  
  皇帝遇到事情,想起来就查一查,看看下面瞒自己狠不狠。
  
  到了天顺八年,也就是建国近百年时,京察终于形成了定制——“每十年一次举行,不拘见任、带俸、丁忧、公差、养病、省祭等项,俱公同本衙门堂上官考察。”
  
  而到了弘治十七年。
  
  在吏部郎中黄宝、吏部尚书林瀚、吏科给事中许天赐等人的不断上奏下,京察改为了六年一次——“令两京吏部各会同都察院并各衙门堂上官从公考察,今后每六年一次,著为令。”
  
  而到了正德以后,六年一次也嫌久。
  
  又诞生了所谓的闰察——也就是六年一次之外,额外视情况临时增察。
  
  譬如高拱掌内阁之后,没到大察的年节,又想犁一遍官场,便借风霾以行闰察。
  
  而除了按年的京官大察之外,吏部亦有针对官员为官年限的考核。
  
  为官满三年一次,各综其属三年内功过状注考,汇送覆核以定黜陟。
  
  二者方式都大同小异,五品及以下,吏部会同都察院及各堂上掌印官会同考察,四品以上,则由皇帝亲自决定去留。
  
  总之,这一大一小的考察,在制度上覆盖京内京外,大小官吏。
  
  到了如今的万历朝,张居正提出考成法,便是更进一步,合二者之功效,直接改为了全国性的常态化年度考成。
  
  虽是迈了好大步子,但同样也是一脉相承,慢慢发展才到如今。
  
  一脉相承就好说了,原班人马干活也更得心应手。
  
  尤其是吏部考功司,历掌官吏考课、黜陟,无论哪次察刷,都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可谓身经百战。
  
  今日,哪怕是皇帝突击检查,考功司也没乱了阵脚,反而迅速按皇帝的要求,准备好了案卷、文书。
  
  朱翊钧堂而皇之占据了吏部考功司衙署,坐在堂上翻阅着吏部汇总的案卷。
  
  不时朝一旁吏部两位侍郎发问:“申卿,温卿,我朝此次考成的两京一省,拢共多少官吏?”
  
  申时行与温纯特意被皇帝赐了坐,在考功司堂下一左一右分坐。
  
  皇帝问话,自然是左侍郎先答。
  
  申时行回忆了片刻,开口答道:“陛下,今次考成,京官有一千九百九十六员,其中南京五百八十员。”
  
  “两直隶并福建省,各州、府、县官员,共五千二百四十。”
  
  “两京一省,合七千余员。”
  
  朱翊钧翻阅着案卷,听着申时行的话,点了点头。
  
  如今在册的官员,有两万八千九百六十三人。
  
  七千人,虽然只有零头,却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也难怪折腾两个月了,都还没弄完。
  
  朱翊钧再度问道:“迄至今日,优劣者几何?”
  
  申时行跟温纯对视一眼,而后纷纷看向陪在皇帝身旁解读案卷的考功司郎中刘大绶。
  
  刘大绶知情识趣,连忙帮上官接过话头:“陛下,迄今为止,我司已考成了五千余人,其中优者二百十一人,劣者六百七十二人,余者皆为合格。”
  
  朱翊钧闻言,忍不住摇了摇头。
  
  这也太拉了。
  
  一成不合格,这还没开始度田呢!
  
  如今是考成第一年,更多的是在完善制度。
  
  地方府县的考成要求,大多只是一些收税、转运、维稳的指标,京官就更不用说,维持部门正常运转,完成皇帝和内阁交办的任务,就不会有不合格。
  
  若是小问题,吏部甚至会高抬贵手,只要愿意限期整改,就不会记入案卷。
  
  可即便这样,不合格的官吏人数,仍然远超朱翊钧的想象。
  
  这只能说明,这些人要么是一点活不干,要么干脆是在故意拖后腿。
  
  朱翊钧随意抽出一份案卷,仔细研究起来——他倒想看看,怎么个不合格法。
  
  “……隆庆六年十二月,琉球国中山王世子尚永,差陪臣赍表笺朝贡,请袭封王爵,下礼部,令福建镇巡等官查勘具奏,福建镇巡等官不报。次年五月,收受中山王世子尚永贿银一千六百两,乃报。”
  
  下面还附有御史的弹劾,中山王世子的告状。
  
  好,吃拿卡要,很有精神。
  
  不得不说,意料之中的操作,朱翊钧已然是见惯了,但这耽误礼部正事,着实有点离谱。
  
  他继续往下翻看。
  
  “常州府、扬州府、苏州府之赋税,一年逋负至十七万余,乃以知府等官故纵,虽作速催徵,仍未依限完解。”
  
  其后则附有户部所贴的账目,吏部所贴知府衙门官吏谁为此负责,白纸黑字。
  
  拖欠税款啊……朱翊钧摇了摇头。
  
  去年户部尚书王国光就在廷议上大吐苦水,说税收不好收,地方上不是说天灾人祸,就是报刁民不配合,反正就是拖着不给,一个劲上疏请求减免。
  
  各地御史下去催逼之后,总结了四条,一曰势豪阻挠;二曰有司怠玩;三曰大户侵渔;四曰积棍包揽。
  
  说的委婉,其实明晃晃说是官绅勾结。
  
  朱翊钧这下算是见到对应州府官吏的名字了。
  
  朱翊钧默默记下一笔,随后将其递给一旁的翰林编修吴中行:“诸卿也看看罢,稍后给朕说说,这般为官被判不合格,是否公道。”
  
  吴中行弯下腰,作双手捧状,恭谨接过皇帝递来的案卷。
  
  与一旁的庶吉士,一并观览起来。
  
  朱翊钧由他们自己看,自己则再度翻阅起卷宗来。
  
  贪、酷、浮躁、不及、老、病,可谓是不一而足。
  
  朱翊钧时而七窍生烟,时而阴晴不定,时而津津有味。
  
  不知不觉间。
  
  考功司大堂外,走进来两位稀客。
  
  小皇帝正低头看卷宗,一无所觉,申时行温纯等人却是看到了,慌忙就要起身行礼。
  
  张居正伸手虚虚一按,示意申时行不必见礼,随后便与高仪站到皇帝身侧,默默等候皇帝翻卷。
  
  小皇帝本人还丝毫没有察觉,头也不抬朝考功司郎中刘大绶问道:“刘郎中,这些不合格官吏中,原因为不职,是所指何事?”
  
  朱翊钧大概翻了一下,这些不合格官吏中,贪污、抗税还是少数。
  
  大多只是记录了一句不职。
  
  让他有些不解。
  
  刘大绶看了一眼场上两位堂官,两位阁臣,见都没有接话的意思,这才与皇帝答道:“陛下,所谓不职,多是指县令、知府、各部司衙门等一众堂官、司官等,不坐班、不画押、不履职。”
  
  “虽未犯案,却使衙门部司,亦或肩负的职司不能正常运转,是为不职。”
  
  朱翊钧翻页的手一时顿在半空了,而后默默指着卷宗上二人,吩咐道:“让鸿胪寺卿屠羲英、翰林编修赵志皋来吏部见朕。”
  
  旋即又叹了一口气:“尸位素餐啊……班都不坐,整日不知在作甚。”
  
  本是自言自语,没想有人接话。
  
  突然,一道熟悉的声音传入耳中:“回禀陛下,大多是在游山玩水,开坛讲学。”
  
  朱翊钧正入神想事,毫无防备地就被突如其来的声音惊得身子一抖。
  
  而后果不其然,抬头就看见张居正高仪,站在身侧躬身行礼。
  
  两人行完礼后,便目不斜视,站在皇帝身侧。
  
  一旁的赵用贤神色略有慌乱,低着头不敢接触座师的眼神,吴中行却是朝着张居正恭谨行了一礼,泰然自若。
  
  这时候,朱翊钧才回过神来。
  
  平复心情后笑道:“二位先生不好生在内阁坐班,不声不响跑来吓朕作甚。”
  
  张居正面无表情:“臣等闻说陛下被一众庶吉士裹挟出宫,心中惶然不安,不得不舍了内阁事宜,以陛下安危为重。”
  
  朱翊钧尴尬地笑了笑。
  
  假装没听出话里对自己不打招呼的行为的不满,又看向高仪,岔开话题道:“先生方才说游山玩水,开坛讲学,是指屠羲英、赵志皋?”
  
  高仪本来也想跟着“讽谏”一番皇帝,但看到皇帝的神色,还是没讽出口。
  
  想了想,还是给皇帝借坡下驴,便顺势答道:“陛下,屠羲英的事,臣不清楚。”
  
  “但赵志皋确实整日不去翰林院坐班,反而在京开坛讲学。”
  
  “昨日,他还与耿定向、曾同亨、邹德涵等在京阳明后学,在一处道馆中,开办京师讲学大会。”
  
  朱翊钧闻言,不由皱起眉头。
  
  他看向张居正,疑惑道:“先生,朕记得皇考曾下过谕旨,我朝在任官员,不得开坛讲学。”
  
  这事还是高拱跟张居正推动的。
  
  如今怎么看着有点名存实亡的意思?
  
  说到正事,张居正神色总算舒缓了些,给皇帝解释道:“先帝确是下过这道谕旨,但违者多以科道弹劾,并无定制。”
  
  朱翊钧哦了一声,点了点头。
  
  这话意思很明显,就是穆宗皇帝只是不许官吏讲学,没说官吏讲学了是什么下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穿越星际妻荣夫贵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道侣助我长生 被夺一切后她封神回归 抗战之杀敌爆装系统 星海曙光 荒唐的爱情赌局 仙业 逍遥小贵婿 保护我方族长